回鄉艱苦創業,以鴨為“伴”
民間早就流傳“大暑老鴨勝補藥”之說,三伏天正是吃青頭麻鴨的好時節。俗話說:伏天吃鴨,滋補養生!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日前,記者驅車來到韶關市曲江區老區白土鎮龍皇洞村委譚屋村譚一隊養鴨之鄉。只見滿山翠竹綠油油,小橋流水靜幽幽。小溪里的一群群鴨子自由自在地嬉耍,還不停地發出“嘎嘎嘎……”的叫聲,山清水秀鴨子歡,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豐收圖!
譚耀富邊帶記者參觀養鴨基地,邊自豪地說:“我與別人養鴨絕然不一樣,我養鴨采用山上的山泉水引進小溪進行放養的方式,充分利用山里最天然生態的優勢,為青頭麻鴨喂養提供了最好的生長環境?!?/span>
這群活潑自在鴨子基地坐落在青山綠水間、周邊群山環繞,空氣清新怡人,偶爾還能聽到悅耳的鳥叫聲。麻鴨在天然的田野間放養,每天自由自在的在河里面游來游去或者在林子里追逐。它們吸天地之精華,日常只喂食少量玉米稻谷,更多的是讓它們自己到小溪里覓食小魚小蝦等。鴨子每天見天見水,嬉戲玩耍,活潑自在。這樣養成的麻鴨肉質結實,口感清甜,與池塘養的鴨子就是不一樣。
這位樸質、勤勞的創業青年譚耀富還告訴記者:“我是2016年回鄉創業,經過二年時間的考察,2018年我去江蘇買了5000只青頭麻鴨苗做試驗,但是存活率只有10%,試驗不成功,虧本5萬多元。但我沒放棄養鴨,我反復尋找養鴨失敗的原因。后來我請教養殖技術員,又去找清遠養鴨專家指導如何培育鴨苗。決定進行第二次試驗,并又想辦法籌集12萬元。眼看試驗即將成功,突然有一天,我發現100多只鴨子有腸胃炎,腳軟,走不動。此時的我心急如焚,及時請專家指導,按專家開出的良方,通過中西藥放入飼料中,日夜守護在鴨子身邊,觀察它們的情況,經過我精心護理,100多只鴨子的病全部好了?!苯K于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譚耀富出欄青頭麻鴨1.1萬只,年收入達到15萬元左右,終于初次嘗到了養鴨致富的甜頭。
帶領村民養鴨,共同致富
一花引來百花香。養鴨產業已成為譚耀富一家的"搖錢樹"。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譚耀富認為自己養鴨致富還不行,要帶動更多的村民養鴨致富才行。在他的帶動下,周邊越來越多村民養鴨,其中白土鎮河邊村委、孟州壩村委、蘇拱村委、大村村委、龍皇洞村委等5個村委農民都養鴨,養鴨總數達2萬多只,每年為農民增收10萬元。
龍皇洞村委的青頭麻鴨是韶關市內養殖環境最好的無公害農產品,譚耀富表示要爭取獲得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和白土鎮“一村一品”的稱號。二年來,譚耀富不斷改良養鴨技術,不斷地摸索試驗鴨苗技術,利用天然環境放養鴨子,堅持用酒店飯堂剩飯剩菜玉米稻谷等進行無公害喂養……經過艱辛的摸索,最終培育出了風味濃郁、口感天然的青頭麻鴨苗,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譚耀富對未來養鴨產業充滿信心,他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養鴨子8000只、養鵝5000只,總產值可達60萬元,收入20萬左右,比2020年增加了5萬元。創業前打工每年收入5萬元,現增長了4倍以上?!?/span>
致富不忘家鄉,為民辦實事
譚耀富致富不忘家鄉、為鄉村建設奉獻愛心,譚層村到對面農田,道路狹小泥濘,收割機過不去,人也比較難過去,嚴重影響村民出行耕作,且存在許多安全隱患,村民們迫切期望修好此路,實現村莊到農田道路通行方便。2019年,譚耀富自己投資6000元,10車沙,出工出力發動村民一起修建了一條寬3米,長15米的鄉村機耕路,解決農民耕作、步行難,運輸難等問題。
譚耀富對發展青頭麻鴨產業充滿信心。白土鎮鄉村振興辦華國才主任表示,今后要重點推廣“一村一品”優質高效農業項目發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更好地促進白土鎮經濟全面發展。為解決譚耀富擴大養殖規模的資金問題,決定10月份為他申請10萬元低息貸款。要將龍皇洞“青頭麻鴨”的招牌打出去,注冊自己的商標,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利用電商平臺將農特產品推廣出去。讓“青頭麻鴨”為曲江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立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