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文化和旅游廳、地質局指導,大埔縣人民政府主辦的“紅動古道 綠動鄉村”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系列展示活動——中央紅色交通線活化利用展示活動在大埔舉行,集中展示了中央紅色交通線(南方線粵東段)的具體走向、南粵古驛道沿線歷史文化、綠色資源等活化利用成果,呈現了一大批驚心動魄、精彩感人的紅色故事,為大埔縣進一步活化利用紅色資源,助推老區蘇區鄉村振興帶來發展契機。
據了解,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二大隊、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對中央紅色交通線(南方線粵東段)的地理走向進行了大量實地調查工作,摸清了沿線相關的紅色遺存情況,挖掘出了一大批驚心動魄、精彩感人的紅色故事。
“我們當時查閱的史料有上萬頁,老地形圖有92幅,圖書有70余本,走訪了知情人有26位,實地踏勘有上千公里,把不同學科不同部門的資料進行對比、驗證、融合。我們首次在中共黨史上精確還原了中央紅色交通線(南方線粵東段)的路線走向,茶陽至省界伯公凹這一塊,我們首次提出了1條主線7條支線的多種路線組合,改變了前人單一的路線走向的看法。通過我們對中央紅色交通線,以及南粵古驛道以及相關的文物遺存、歷史遺存的調查,我們也是有了一批新的發現,比如說交通站、秘密倉庫、碼頭、交通員的故居等等這些重要的節點,有超過一半都是我們這次新發現的。通過我們的調查,我們能夠確定說這個故事到底發生在哪一條線路上,發生在哪一個地方,就有非常多的故事可以講?!?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二大隊高級工程師陳洪仁說。
省“三師”專業志愿者目前已啟動中央紅色交通線(南方線粵東段)中的大埔茶陽-省界伯公凹段規劃前期研究,以價值保護為核心,提出了針對不同人群的體驗游、專題游、深度游線路方案,以期帶動當地鄉村經濟發展。
“南方線粵東段規劃設計的核心理念就是古為今用,我們希望是將它打造成為一個開放的歷史博物館。希望通過對本體保護之外,把我們大埔的文化符號融入進去,不但可以帶動起周邊鄉村的活化利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為他們帶來產業,帶來人氣,進一步地去帶動鄉村的經濟發展?!?廣東省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專業志愿者、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主任設計師牛丞禹說,棣萼樓、多寶坑小站等等,這些肯定是我們打造的核心內容。要保持它的一個歷史原來的風貌,一方面是它的歷史造型,還有就是整個歷史周邊環境。我們還會強調它的鄉土性,營造出和周邊環境渾然一體的一個造型。此外呢,我們還要加強一個互動性和體驗性,能夠讓游人游覽的過程中體驗到當年歷史場景的波瀾壯闊,能夠感受到當時革命先烈為了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這一份熱忱。
通過策劃重要節點的修繕和打造,省“三師”專業志愿者力求將珍貴的紅色遺址通過“點線面”綜合施策保護起來,以弘揚紅色革命文化的形式來推動蘇區鄉村振興、全域旅游,打造成為我省紅色革命教育新載體。
近年來,在南粵古驛道進一步活化過程中,中央紅色交通線被發掘、活化,給當地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如何更好地串聯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文旅產業,推動產業融合賦能鄉村振興,這是大埔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具體來講,我們應該從五個方面來進行發力。第一個層面叫做塑魂,把新時代的魂和原來的紅色的精神結合在一起;第二叫做揚名,就是品牌建設,共同打造一個古驛道以地下交通線為主的,但并不只是地下交通線的紅、藍、古、綠、黃這樣的一個品牌建設;第三個就是鑄機,就是以我們這個為主,把基礎設施建設做起來;第四個方面叫做興業,很多的農業農產品、竹編、花燈,紙畫結合在一起,由文化產業帶動一、二、三產業,產業融合;第五個方面就是富民,通過前四個方面的努力,真正得到實惠的是當地的老百姓,能夠真正的把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眹椅穆貌亢M馕幕O施中心研究員、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文化委員會副主任許立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