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老區蘇區大埔縣大麻鎮位于韓江上游,距離縣城27公里,轄區總面積232.82平方公里,有22個村和1個社區,共38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4.3萬人;梅大高速、大潮高速和韓江河流貫穿鎮域,交通便捷,是縣域西部商貿集散地和鄉村旅游重鎮。近年來,該鎮著力寫好“紅、綠、古”三篇文章,致力打造“康養小鎮”,取得良好成效。
大潮高速從大麻鎮經過
寫好三篇文章,提升宜居宜游新內涵
首先,寫好“紅色強基”文章,建設堅強堡壘。堅持黨建引領,通過黨員干部帶頭、鎮村聯動、群眾參與,有效推動鄉村振興建設高效落實。一是打造堅強戰斗堡壘。做好村級換屆后半篇文章,充分發揮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的核心作用,將綠色生態資源、文旅資源開發等有機結合,以黨建促群建,凝聚黨員力量、網格力量、青春力量、巾幗力量等美麗力量,讓鄉鎮建設更具戰斗力、產業經濟發展更具競爭力、生態休閑旅游品位更具吸引力。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鎮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學以致用應用于重點項目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利用重點幫扶鎮的先進資源,加大村組干部、種植大戶、致富帶頭人的農業技術、電子商務、旅游從業等業務培訓,注重在返鄉回村的“能干人”、優秀創業的“實干家”中發展黨員,夯實鄉村振興人才之基。三是厚植紅色文化底蘊。以開發保護“三河壩戰役”中蘭村戰場遺址項目為契機,設計打造戰場紅色陳列展廳,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著力打造紅色文化展示平臺,賡續“紅色基因”,激勵全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從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釋放“紅色動能”。
大麻鎮陰那山萬福寺
萬福寺前的坑尾村近千畝梯田種植的向日葵次第盛開
其次,寫好“綠色固本”文章,發展富民產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一是全力守護綠水青山。實施“林長制”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完善陰那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重點生態保護區建設,持續抓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村村通水管網建設,加快推進大麻生活垃圾中轉站建設,積極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嚴格落實“河長制”,全面落實“水十條”,確保鎮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98.5%以上,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二是打造綠色生態農業。以“灣區后花園”所需為導向,融合綠色生態、康養長壽資源與現代消費需求,以“一村一品”為抓手,以大留村泰國柚產業園、桃石村茶葉產業園為龍頭,利用坑尾村“長壽村”效應,盤活閑置山場土地,積極引進資金雄厚企業進駐,加強村內能人和專業大戶扶持培育,發展規?;F代農產品種植,全力推動綠色生態的資源價值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三是擦亮稀有品牌。陰那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達38878畝,全鎮森林覆蓋率為76.9%,自然生態優良;韓江兩岸竹林、古街騎樓、陰那五指峰和萬福景區等秀色可餐,人文風景秀麗;經濟作物主要有蜜柚、茶葉、紅菇和苦筍,稀有山珍石皮石花、名貴藥材牛卵紅、桃石村“石澗茶”、英冠腐竹、英雅姜酒和大麻豆豉等特色食品暢銷市場,長壽物產豐富。
麻鎮大留耕讀文化園
大麻碼頭
第三,寫好“古色添彩”文章,打造文旅產業。大麻鎮是客家古圩鎮,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主動搶抓老區蘇區振興發展機遇,積極打造“一江兩岸”精品旅游線路。一是加強規劃保護,打造客家商貿“最佳體驗場”。立足客家商貿圩鎮定位,優先提升改造河唇街,保護開發113座特色騎樓群,重塑古色古香大麻碼頭,規劃客家特色游客集散中心,締造客家赴圩文化的“最佳體驗場”,借助壁畫文化、漢樂劇展演等加強大麻特色文化宣傳,提升旅游品位,讓游客沉浸體驗“赴圩”文化,品味特色商貿人文。二是開發旅游線路,促進文旅融合產業發展。借助九龍湖大景區建設機遇,開發韓江兩岸美麗鄉村游、紅色景點研學游等精品線路,加大社會資本投入,加強規劃管理,促推文物資源變旅游景點、名人故居變文化窗口、傳統手藝變精品產業、居民建筑變創客民宿、地方民俗變旅游節慶,打造集聚影視拍攝、特產商貿、旅游研學、文化遺產于一體的宜居、宜商、宜游的旅游景區。三是致富鄉賢反哺,致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該鎮采取“政府引導、群眾參與、鄉賢出資”和統一集約土地、統一規劃建設管理、統一建筑風格、統一鄉賢出資、統一環境改造的“五個統一”建設管理模式,先后投入1.5億余元,全力推進小留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惠及141戶500多名村民。小留村因此成為梅州市首個廣東省“宜居村莊示范點”,還被評為“廣東省文明村”。
建設三個片區,全力打造“三宜”新城鎮
一是建設宜居宜業中心片區。通過促推“一橋兩站三區四路”為代表的項目落地,實施中心城區提質行動。重點推進“一橋”即蓮塘大橋建設,打通河東、河西兩個片區交通“瓶頸”,銜接兩岸發展資源;順沿主干線建成“兩站”即大麻高速出口旅游驛站、麻英路口旅游驛站,不斷提升旅游交通和休閑便民公共服務質量;按發展功能需求,加快建設“三區”即商貿中心區、汶水塘移民安置區、產業開發新城區,引導城區商貿分區分類發展;配套完成“四路”即G235國道、中心大道、新馬路北、二十米大街等交通干線的提升改造,結合城區防護堤規劃建設韓江濱水生態廊道,為周邊群眾提供濱水休閑生活岸線,配套建設星級大酒店,提升城市商務旅游接待功能。同時,完成大麻中心綜合宿舍樓、集貿市場、生態停車場、河唇街休閑文化廣場、自來水廠水質凈化等城區配套設施,落實城區“網格長”“路段長”工作職責機制,狠抓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現安全有序、管理規范、宜居宜業。
建設中的大麻蓮塘大橋
二是打造美麗鄉村旅游片區。堅持“以路為軸、以水為帶、以山水為景、以產業為基、以文化為魂”思路,繼續開展小留、大留、下村、中村、坑尾和桃石“六村共同締造”示范建設,統籌謀劃山、水、田、林,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謀篇布局,突出桃石村茶產業、坑尾村長壽食品、大留村泰國蜜柚等特色產業,積極引進企業,強化市場運營,將優質特色農產品裝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打造鄉村旅游經濟增長引擎,助力鄉村振興,全力申報“康養小鎮”。
大麻鎮小留村
三是規劃九龍湖旅游風景片區。利用高陂水利樞紐工程和大埔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契機,主動對接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帶建設,將青里、裕州、蓮塘、中蘭、恭上、恭下和北埔等村進行統一規劃打造。重點抓好韓江沿河堤岸進行景觀綠化和立體改造,建造一條貫穿韓江兩岸的親水碧道,達到串珠成鏈的效果;充分挖掘地理資源優勢,規劃蓮塘綠色田園生態康養小鎮項目,輻射吸引市縣內外游客到小鎮觀光垂釣、賞花摘果、休閑度假,激活美麗經濟,力爭打造最佳濱水康養度假勝地。
小留村百畝紫薇玖瑰園花竟相開放
近年來,大麻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著力寫好“三色”文章,建設富有特色的三個片區,村容村貌得到持續改善,宜居宜業宜游新型城鎮建設進展加快,西部商貿集散地和鄉村旅游重鎮建設步入新階段。下一步,該鎮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按照廣東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梅州市委“六爭六補”“123456”思路舉措,深入實施大埔縣委“1456”具體舉措,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堅持打造縣西部中心鎮一個定位,著力寫好“紅色強基、綠色固本、古色添彩”三色文章,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城區片區、美麗鄉村旅游英雅片區、庫區沿線九龍湖旅游風景片區”三大片區,確保走對走實走好高質量發展路子,加快實現大麻綠色新崛起。
展現3000公里紅色交通線使命與貢獻的電視劇《絕密使命》在大麻鎮舉行開拍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