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紀念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看著電視上播出的抗戰宣傳片,想起了我老爸參加抗美援朝的事。老爸在世時,每每電視上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或抗美援朝戰爭的電視劇,肯定是端坐在電視機前,開足音量,靜靜地觀看。
秋日的一天,我與姐妹們一起返到新會三江鎮新江村清潔老屋,在整理柜子底層的衣服中,發現了一張發黃的革命軍人證明書。證書是1951年3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和中南軍區聯合簽發,證書上方有領袖的畫像,還有2面五星紅旗,下方有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鄧子恢、譚政,政治部主任陶鑄的名字。
一張發黃的軍人證書
望著那張發黃的革命軍人證書,聯想老爸生前的經歷,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老爸趙汝庭是解放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干部,上世紀50年代退伍回鄉后,安排在家鄉三江區公所及糧管所工作。還曾是三江鎮政府老干部之家的家長,他于2010年辭世,享年83歲。
趙汝庭夫婦
老爸的一生,可謂坎坷,經歷了無數的酸甜苦辣。老爸出生于新會三江鎮新江村一個貧苦家庭,少年時期父母早逝,成為孤兒,飽經了苦難的貧困生活,在叔伯兄弟的撫養下長大。三江鄉的新江村和聯和村都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期就組建了黨支部,由共產黨人組織村民進行抗戰活動。1947年,當年18歲的老爸在革命黨人的指引下,加入了廣東雷州南路游擊隊。1949年11月,雷州南路游擊隊在中共黨組織領導,配合南下的第四野戰軍解放了廣東全境。老爸那時加入了第四野戰軍的部隊。1950年初,四野下屬第15兵團在瓊崖縱隊配合下,渡海解放了海南島。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暴發后,老爸與第四野戰軍的戰友們不久就報名參加了抗美援朝,加入志愿軍部隊,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在部隊任團部通訊員。1953年10月,抗美援朝志愿軍部隊回國,老爸復員回鄉,先后在三江區公所、三江糧管所工作,參加了當時的土地改革、"四清運動"和江新聯圍建設,直到1982年離休。
歲月悠悠,精神永存。聯想到老爸生前的點點滴滴,思緒萬千。老爸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愛崗。改革開放以前,糧管所的主要責任是征糧,夏收最繁忙的時候,他常常下鄉檢查收糧情況,有時一二個星期也沒回家,吃住在糧所。在"四清運動"和江新聯圍建設時,他打著背包,一去就是一二個月。老爸為人忠厚、生活節儉,艱苦樸素,很少買衣服,平時都是穿著那藍色或軍綠色的有四個袋子的中山裝,腳上穿的是俗稱"千里馬"的涼鞋。
我老媽是上世紀50年代初從馬來西亞回來的歸僑,不大識字,對農務也不大熟悉。對老爸這個工作狂,她是無怨無悔,撫養著我們幾姐妹。
上世紀80年代初,老爸離休后返聘到三江鎮政府老干部之家工作。退休后的老爸,不忙初心,發揚老區精神。他吃住在鎮政府,工作隨叫隨到,若有老同志生病,他就騎著那輛老得掉牙的自行車去探望老同志,問寒問暖。當時鎮政府門衛只有一人,門衛休息或生病時,叫他代行門衛責任,他二話不說,一站就是幾天,從來不講報酬。
望著那張發黃的革命軍人證書,聯想老爸生前對孩子的關愛,是那么的可親可敬。老爸沒什么文化,但是他很疼孫子們,特別是非常支持孫子上學。他是離休干部,那時每月有三四千元的退休金,算是比較高了。當知孫子們讀書進步或考上大學,他總是拿出五六百元錢給予獎勵。如今,受到老爸資助的孫子們,都升上了高中、大學,每年的清明節,在外讀書的孫子們每每到外公的墓前掃墓時,都會拿出那發黃的革命軍人證書與抗美援朝的紀念章,讓在九泉之下的老爸看看。
在我的記憶中,老爸喜歡看報紙和電視新聞,南方日報、江門日報,中央臺、廣東臺、鳳凰臺輪流看。特別是海峽兩岸、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內容,會反復看。如今,每逢看到電視播放這方面的內容時,就會聯想到老爸看電視的神態。
趙汝庭與女兒們
今年秋天,老爸離開我們已經10年了,在女兒的心中,老爸永遠都是那么可親可敬,風范永存。